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_亚洲欧美日本综合_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调教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南京德教思政科技

德教思政技術研究中心提供資源支持

思政教育學習資源和培訓服務

025-58013520

全景資源和VR資源學習平臺
南京德教思政科技有限公司
德教思政技術研究中心提供資源支持
當前位置:首頁 > 時政信息

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

發布日期:2022年08月09日  來源:互聯網
分享

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答記者問

2020-06-05 來源:教育部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綱要》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綱要》出臺的背景和重要意義是什么?

答:印發實施《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會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些重要講話為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黨組高度重視,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出一系列工作安排,在學科專業、一流本科、教師培訓、教學評估等工作中進行重點部署,指導研制出臺《綱要》。

印發實施《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在高校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中,價值塑造是第一要務。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舉措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

印發實施《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一招。高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當前,高校中還不同程度存在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現象,未能很好形成育人合力、發揮出課程育人的功能。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把教育教學作為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構建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工作目標是什么

答:課程思政建設總的目標就是,立足于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讓課程思政的理念在各地各高校形成廣泛共識,全面提升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建立健全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什么?

答:教育部堅持“四個相統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

第一,堅持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一。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實現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一體化推進,把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融合,形成協同效應。

第二,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在充分發揮思政理論課重要作用的同時,用好隱性教育渠道,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既形成“驚濤拍岸”的聲勢,也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

第三,堅持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相統一。既加強頂層設計協調推進,建立包括內容體系、教學體系和工作體系在內的一整套課程思政建設育人體系,也要針對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強化分類指導,不斷提高課程思政建設的水平。

第四,堅持總結傳承和創新探索相統一。一方面及時總結各地各高校典型經驗,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另一方面通過選樹典型,以“點”帶“面”,鼓勵高校積極探索,形成課程思政建設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

四、課程思政內容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在構建課程思政的內容體系方面,《綱要》是如何考慮的?

答:《綱要》提出,要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修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內容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明確了課程思政五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一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著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增強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堅定“四個自信”。

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引導學生把事業理想和道德追求融入國家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三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完善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展現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和時代風采。

四是深入開展憲法法治教育,教育學生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對法治理念、法治原則、重要法律概念的認知,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自身權利、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化解矛盾糾紛的意識和能力。

五是深化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專業和行業領域的發展態勢,了解國家發展戰略和行業需求,增強職業責任感,教育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并自覺踐行各行業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

五、《綱要》是如何構建課程思政的課程教學體系的?

答:高校教師的80%是專業教師,課程的80%是專業課程,學生學習時間的80%用于專業學習,專業課程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最主要的依托。《綱要》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結合學科專業建設特點,對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

根據不同課程的學科專業特點和育人要求,按照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3種課程類型,分別明確了每類課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其中,又按照學科專業特點,分別提出文史哲類、經管法類、教育學類、理工類、農學類、醫學類、藝術類7大類專業課程的具體建設目標,使各個專業教學院系、各位專業課教師都能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高等職業學校根據高職專業分類和課程設置情況,分類推進。

六、課堂教學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渠道,《綱要》在抓好課堂教學建設方面有哪些重點舉措?

:《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地落實,要把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的全過程。

首先是要抓好課堂教學管理,進一步指導高校修訂課堂教學管理規定,在課堂教學管理規定中全面融入課程思政建設要求。高校要在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等各方面下功夫落實到位。

其次是要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特別是深入挖掘第二課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活動,拓展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

第三是要在教育教學方法上不斷改革創新,以學生的學習成效為目標,深入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和學業評價方式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實現思想啟迪和價值引領。當代大學生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課程思政教學要積極適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七、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怎么樣,關鍵在教師。在提高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方面,《綱要》有哪些考慮?

答:《綱要》明確了五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廣共享”,建立健全優質資源共享機制,分區域、分學科專業領域開展經常性的典型經驗交流、現場教學觀摩、教師教學培訓等活動。

二是要“強培訓”,將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和內容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師德師風、教學能力專題培訓等。

三是要“重合作”,充分發揮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作用,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

四是要“樹表率”,鼓勵支持院士、“長江學者”、“杰青”、國家級教學名師等帶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五是要“深研究”,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難點、前瞻性問題的研究,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積極支持課程思政類研究選題。

八、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落實方面,《綱要》提出了哪些工作要求?

答: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建立完善的課程思政的工作機制是確保課程思政建設取得成效根本保障。

一是要“上下”同步齊動。“上”到戰略精心謀劃,教育部將成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協調小組,統籌研究重大政策,指導各地各高校開展工作。成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提供專家咨詢意見。“下”到一線落地生根,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切實加強對課程思政建設的領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務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同聯動、院系落實推進的工作格局,同時要明確經費支持,加強課程思政經費保障。

二是用好評價這根“指揮棒”,建立健全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質量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把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作為“雙一流”建設監測與成效評價、學科評估、本科教學評估、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專業認證、“雙高計劃”評價、高校或院系教學績效考核等的重要內容。

三是抓好課程思政示范典型,持續深入抓典型、樹標桿、推經驗,建設國家、省級、高校多層次示范體系,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建設先行高校,選樹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選樹一批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建設一批課程思政教學示范中心,設立一批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在全國樹立課程思政教學標桿。

南京德教思政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區大廠街道葛關路625號
電話:025-58013520
手機:張老師:15251853016
郵箱:njdjsz@163.com
Copyright 2020-2024 南京德教思政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1002144號-1 蘇公安網備32011202000564號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清除!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教育部官網 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

IOS客戶端

安卓客戶端

關注公眾號

服務熱線

025-58013520 張老師:15251853016

微信二維碼